- 中查找"历史悠久的洪桥庄"更多相关内容
- 中查找"历史悠久的洪桥庄"更多相关内容
- ·上一篇文章:母亲,一朵飘香的荷花
- ·下一篇文章:供电志愿者进村入户排查用电隐患
历史悠久的洪桥庄
洪桥庄在草堰口串场河东岸,南北长6里半,原属阜宁陈家坎。清光绪年间,地方三大富户在草堰河出口东建了一座宽5米、长15米的木桥,以红漆漆起栏杆,乡人纪念他们的善举取名洪桥。
建国前隶属盐阜14区,曾叫过陈坎区洪桥乡,现为草堰口社区堰东村。地势西高东低,梯形状,西高地宽为600米,属次高地,境内(文革前)汉墓较多,西高地东侧,地势陡低,宽为200米,称军港,传为战争时挖战壕之用。再向东至通榆河早年是盐碱地,水沤田,南北小河,风车林立,六里多长,一派原生态景象,令人陶醉。目前,洪桥庄南北4里,东西近5里(有部分划旧阜宁县沟墩镇陈坎村),现有农田面积3600余亩,678户,人口2470人,境内以陈姓为主,约占70%,赵、杨、戴等姓次之。
1949年以前,乡民以经商、窑业、金银铜匠业、木排、编织、草行、农业为主,撑起草堰口一片天。尤其窑业最为发达,有草堰口失火——谣言(窑烟)的歇后语。闲时舞龙班、戏班非常活跃,随历史变迁,大多青年以经商及第三产业为主,中年以养殖为主,境内有两个特色农业项目:一是永丰特种水产育苗场,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;二是海旺养蟹农业合作社,流转土地1200亩,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。
这里汉墓群较多,庄的历史从汉唐开始,宋朝范仲淹开挖串场河而将永丰汉墓群隔断。明洪武二十五年陈氏从苏南移入本地,发展成为一大族群。陈氏十二世孙陈维藩,乾隆年间任职于朝廷,驻守太仓,专管后勤粮草,告老还乡后乾隆帝赐占地1000平米左右的天井大院,并赠良田4份,每份75亩,合计300亩,称四分围子,位置在堰东村5、6组小河东到八节沟。传说乾隆帝还亲手画一鹰,挂于中堂时突然飞了,传到朝廷,乾隆帝又重新作画:一棵松、一根绳子、一个鹰再挂才留住鹰。可惜乾隆帝赠与的天井大院毁于日寇之手,鹰画被村民收存,建国前卖了。庄内原有清朝树立的贞洁坊、节孝坊四座,位置在现在的5、6组境内,毁于文革,几根柱子砌电灌站时做地基了。
抗日解放战争期间,这里共出了八名烈士,最著名的是盐阜地区红色教育家赵敬之和断头将军陈中柱。他们是同学,一生交谊深厚,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纪录片《兄弟》拍的就是他们的故事。
赵敬之1907年出生于地主家庭,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土木工程系。早年任盐城十四区区长,组织过十四区上冈青年救亡服务团开展抗日活动。赵敬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办学,先是兼上冈中学校长,后根据陈毅指示,筹建创办盐城县县立中学(今天的盐城中学)、盐阜区立射阳中学,在今天的射阳中学校园内有赵敬之烈士的雕像,1946年任建阳县(今建湖县)海南中学校长,1947年秋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。1947年8月21日,赵敬之去盐城行署汇报工作,在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,遭遇了国民党便衣队,为躲避敌人,跳入串场河中,被击中头部,牺牲在串场河中,牺牲时才40岁。
陈中柱原名陈为让,字退之。1906出生农民家庭,家境清苦。陈中柱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,任苏、鲁、皖游击战区4纵队司令,驻守泰州,1941年6月对日作战三夜后身中六弹牺牲,牺牲时才35岁,牺牲后被日寇割去头颅,其夫人王志芳身怀七甲,去日寇司令部索回头颅,安葬于泰州郊外,1987年迁葬于盐城烈士陵园。王志芳及子女等移居澳洲,王志芳百岁生日时,英国女王、澳洲总督、总理及马英九题字祝寿,中国领事馆主持寿庆。陈中柱将军的全国纪念地有:台湾台北忠烈祠、北京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、泰州中柱纪念馆、盐城烈士陵园、建湖烈士陵园纪念馆、中柱中学纪念室、洪桥(家乡)抗日烈士纪念碑。香港凤凰卫视为他做了节目《将军一去——黄埔抗战将领殉国录》第三集《无头将军陈中柱》。
新中国成立后,洪桥庄更是人才辈出,这里走出过部队中将3名,副部级干部2名,处级以上5名,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2名,本科生38名。
Tags:
作者:陈琪 王乃定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查看完整评论